首页 > 时尚 >

技术进步对案件审理周期的挑战

2023-05-06 15:01:55 来源:法治日报·法治周末

■图像时代的法律⑰


(资料图片)

如果在“讨公平”之外,打官司还要讨回经济损失——就像许多经济纠纷案件中所列出的要求赔偿经济损失具体数额那样,那么,法院审理周期对高科技和高技术企业来说就显得十分敏感了

吴志攀作品

□ 吴志攀

在广西南宁横县,有一个网名叫陆仙人的男孩。他从电视里看到了时装模特走秀,便将化肥袋子或红蓝条文的编织袋裁剪后披在身上,在乡间土路上模仿走秀。他“走秀”的视频发到网上之后,一开始有人说他“low(意为低级)”,村里人甚至认为他“病”了。但是后来,嘲笑他的人越来越少,点赞的人越来越多。

2019年的一天,陆仙人真的走上了巴黎时装周的T台。现在,他已经是一名职业时装模特,还代言了一些品牌。这一切奇迹的发生,都是他自制的各种“走秀”视频被外界看到的结果。

网络视频传播改变普通人命运

湖南有一个喜欢画画的农村青年,名叫熊庆华,从小自学油画。家里人都下田做农活时,他却躲在家里画画。他父母认为儿子“疯”了。后来,熊庆华的画被他曾经中学同班、后来在城里工作的同学看到了,同学用手机拍了照片,配上他的介绍发到网上。没有想到的是,他一下子就“火”了。后来,包括北京798艺术社区的一些画廊纷纷联系他,想为他举办画展。

再后来,熊庆华被邀请到国外举办画展。他积攒在家中被村里人看不起的那些油画,成为艺术市场求之不得的画作,他也被称为“中国的毕加索”。此时,他已经默默无闻地画了26年。他的出名得益于网络传播。如果没有网络和手机图像,他可能还要被埋没不知多少年。也许他的一生也会像梵高一样,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,只能卖出一张画,还是自己的亲弟弟买的。

我还曾看过“守山大叔”朗诵徐志摩《再别康桥》中诗句的视频、表现农村青年日常生活的“张同学”的视频以及在海外华人圈排名第一的“李子柒”的视频。这些青年人现在都已经成为帮农民带货的网红卖手,带动本地不为人知的村民和农产品走向全国。特别是新东方转型做网上带货后,众多英语老师中的董宇辉以其知识、学识、口才、勤奋、毅力和善良感动着数以千万计的网友。

这些感人的故事,无不与网络视频有关。他们自身的本领,加上网络视频传播这个大舞台,使得他们得以被全国网民乃至全世界华人网友看到。

图像时代的人们偏好“短、平、快”

在物质比较丰富和替代商品种类繁多的时代,网上直播带货的商品并非奇货可居,线下超市也可以买到。有时,线下商场的商品折扣也很大。但是,许多消费者还是很喜欢在直播间下单。他们之所以扫码付款,不仅是因为商品本身不错,还因为喜欢做直播带货的那些人。就好像《舌尖上的中国》第一季固然展现了乡土中国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,但最感动广大观众的还是那些朴实善良的人们。

当下,网络视频让都市人读长篇大论的耐心消失了,看电影中无声的长镜头的耐心也消失了,就连跟人聊天的耐心都消失了,语言变成了一个个“表情包”。在图像时代,人们要么闭着眼睛听书,要么就是看快人快语、激动人心的直播带货,要么就看看每段只有两至三分钟的脱口秀视频。包括笔者在内的、原来坚持看几个小时连续不断春晚节目的老年观众,也越来越趋向一至两分钟的短视频了。

造成上述这些变化的原因有许多,短视频的“短、平、快”是其中一个。短视频的“短、平、快”特点,使得电影工业变成了“风险投资”行业。那些依靠大制作、大导演和大明星的电影,现在时常败给“小制作、不出名小演员”创作的草根网剧或自媒体娱乐节目,后者往往有海量网民在微博和微信上自发传播带来的口碑。

图像时代的偏好变化说明:短视频正在改变人们看世界的习惯。有人说短视频看多了,耐心就没有了。我要问一句:为什么耐心没有了呢?曾经不是有过提倡“慢生活”的说法吗?为什么“慢生活”的观念改变不了网民们追随“快节奏”呢?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?

我对这个变化,有一些不成熟的看法,供读者批评。我认为,原因有许多,但其中之一就是科技发展让人们拥有了便利之后,人们就会有同时处理多种信息和支配多项外界事物的可能。伴随着各种屏幕与网络的孩子们,往往能够一边戴着蓝牙耳机听音乐,一边还能写作业。还有的年轻人能边用手机看网剧,边写工作总结。更有的年轻白领,能边在网上聊天,边处理业务的。

现在,高校课堂上听课的学生既面对讲课老师,又面对他们各自的电脑或手机屏幕。耳朵听老师讲课,眼睛看着屏幕上的内容:或查百度,或写作业,或与同学用微信“聊天”,或追剧。只要他们的电脑和手机不出声,大部分老师都听之任之。而我更是鼓励学生上课时看电脑或手机,可以帮我查网站,弥补我讲课资料的最新发展,还可以提醒我话到嘴边一时想不起来的信息,诸如“某事件的官方译法”“外国当事人的名字”“发案具体时间和地点”等。这样真是一举两得,我和学生各得所需,何乐而不为?

这种可能让我们长时间集中在一个事物上的“注意力”分散到多种事物上了。这样一来,我们在处理一个事物的时间就不能再像过去那么“长”,必须迅速处理完毕。

法律须适应技术进步带来的变化

现有法律能否适应短视频带来的“快节奏”变化?这是我们法律专业工作者正面临的一个课题。我将它称之为“重大课题”也不过分,因为它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问题。

我至今为《秋菊打官司》中的秋菊坚信“天底下总有说理的地方”而感动,并把这部电影推荐给北京大学选修《图像与法律》课程的学生课外观看。同时,我也请学生们思考:如果秋菊生活在当下网络时代,她是会坚持去法院告状,还是会改变主意,选择上网“讨个说法”呢?

“讨个说法”是我们老百姓相信“世道公平”的朴素感情所致,也是相信“老天有眼”的信念所致,更是愿意相信人世间有“因果报应”所致。如果在“讨公平”之外,打官司还要讨回经济损失——就像许多经济纠纷案件中所列出的要求赔偿经济损失具体数额那样,那么,法院审理周期对高科技和高技术企业来说就显得十分敏感了。

我在大学读书时,听说过一个要求赔偿笔记本电脑的商业合同纠纷案件。那时笔记本电脑处理器的更新速度发展很快。这个有关电脑笔记本的案件,起诉时要求赔偿的笔记本电脑的配置是80286微处理器,可等判决下来时,已经是80486时代了。也就是说,80286已经成为“电子垃圾”,没有人要了。原来每台价值一万多元的笔记本电脑,后来的价值已然折旧为“零”。但是判决书依然要求赔偿80286笔记本,还是实物赔偿,而不是原价赔偿。这种判决结果,真是让胜诉方哭笑不得。

今天的许多涉及专利和知识产权侵权的案件还有类似情况。这种脱离技术进步、迭代的判决书,让法院审理工作的实际意义也“加速折旧”。在技术不断更新的时代,年轻人需要不断适应,法院审理工作也需要适应。因为除了“适者生存”,我们别无选择。

(作者系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)

责任编辑:春彰

上一篇 下一篇
x
要闻
动态
精彩推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