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是一场线下相亲会,30多位未婚青年,最大1974年生人、最小1994年。一间教室里,男女分坐在长桌的两侧,两旁坐着他们的家长,像是小时候家长旁听的课堂开放日。头发花白的家长们,时刻关注会场上的一切,有结伴来的家长,在会场热络时,悄悄走过来,拍下对面青年的照片,坐回原坐跟隔壁的阿姨妈妈对着手机讨论起来。
这是上海老牌相亲活动“相约范阿姨”每月一场的线下相亲会。当线上交友平台和软件已经如此发达、更加年轻化的相亲活动也层出不穷,已经有四十多年历史的“相约范阿姨”依然能保证这样高的参与率和热络的气氛,多少有点令人惊讶。
(相关资料图)
范阿姨告诉我们,如果不是场地受限、自己体力不支持,每个月的相亲会可以不止一场、人数也不止30多人。
无论是直接且高效的8分钟相亲、还是以桌游、剧本杀为主题不那么尴尬的交友活动,想要相亲交友,选择有很多,而在这里,活动由中老年群体组织,家长们可以直接参与,如果参与者不主动,志愿者们还会来主动拉郎配“你看对面的那个小伙子/小姑娘怎么样”,对于几乎人均社恐的年轻一代来说,为何会来参加这种形式的相亲?全程参与的家长们又是怎么看待这里的相亲?带着好奇,我们参与了母亲节这天的“相约范阿姨”。
被动的女儿们年轻人来相亲,很多可能不是本人的决定。
几个月前,程阿姨从宁波老家来到上海,“相约范阿姨”是她从住在上海的老乡那儿听来的,今天已经是她第三次做“相约范阿姨”的志愿者。这一次,她终于把女儿拉了过来。
劝女儿来相亲,并不是一个容易的过程,女儿一不好意思、二觉得不靠谱,程阿姨做了三次志愿者,了解了情况,才最终劝服了女儿。
“可怜天下父母心啊,我们就她一个。她婚姻怎么说呢,我感觉到一定要多多关心她,她学习、工作各方面都不用我们操心。现在找另一半,还是我们要去给她把关。”程阿姨说着,又转头问我的情况:“你多大了,有对象了吗?”
同样拉女儿过来的还有陈阿姨。
陈阿姨戴着石榴红手镯,涂着鲜艳的口红、却有点儿不均匀,穿着高跟鞋、却明显不太合脚,看得出,陈阿姨很重视这次相亲活动,平时不大打扮的人今天隆重出场了。
陈阿姨是浦东人,早些时候,为了女儿的婚事,去过人民公园相亲角。
“我好几年前就去了,人很多,没有合适的。我们是浦东新区的,他们都是上海人,要求严格的很。‘我们上海的要找上海的’,他们这个话一说,我们下面的话就没有了嗳,所以我去过两次就不去了。”
后来,陈阿姨又去过婚介所。“还没有给你推荐人,就开始收费了,两万三万的,好几年前的(价钱了),那我就不去了。”
“成功了,钱不用你说,我们肯定要表示表示,谢谢你帮我做了好事,这是发自内心的。还没开始,就要这个钱那个钱,这样是不对的。”
经过前几年的蹉跎,今年,陈阿姨在朋友的介绍下找到了“范阿姨”的平台。“范阿姨是浦东劳模、上海劳模。人老好的,一分钱都不收,”陈阿姨给我看存在手机里的范阿姨报道和照片。
■教室里的锦旗相比于陈阿姨,大璐阿姨就没那么幸运了。“我之前一直在婚介,花了很多钱,我女儿气死了,说我这个钱全冤枉花掉了。”大璐阿姨愤愤地对我说道:“你不晓得啊,现在这个行业不得了。”
我问具体花掉了多少冤枉钱,大璐阿姨摇了摇头没说。
“有个五六万?”
“超过了。”
“合适的时候还是要自己早点关注,”大璐阿姨转头也关心起我。“不要像我们家女儿当时脑子不想的,就整天运动工作。今天本来不肯来的,她说昨天出差太累了,好不容易休息。我就发脾气了,真的急死了,已经做她的工作做七八个月了。我就说不管怎样,今天一定要把她拉过来。她说那先睡一觉,这是她第一次来。”
大璐阿姨说,跟她同龄的都当奶奶当外婆抱孙子了。“我们也不是说你(指她女儿)一定要有孩子,就是希望你有个好的安稳的小家就好了。我和我爱人都退休了,我们也有房子的,为什么你就不谈朋友,想不通啊。”
大璐阿姨穿着荧光绿的运动服,略有点旧,花白的头发有点凌乱。大璐阿姨说女儿开汽车开摩托练瑜伽,什么都很好,有过几段恋情但最后都黄了,“我说‘你怎么这么不巧,’浪费了很多时间,但也真的不是她的过错啊。”
“女儿说她挣自己的钱,虽然累点但热爱自己的工作,心里开心。当然我也就不逼她了。”大璐阿姨说自己早年也想得开,但后来同龄的爷叔阿姨劝自己,“他们说我,‘你怎么可以让女儿放任自流,不可以的。你作为大人,一定要在这个时候把把关,要帮她,你不帮谁帮?’我想想也是。”
程阿姨在老家也有一群要好的老同学、老同事,去年刚退休,她没事就跟这群老友出去旅游。“我们老年人有老年人的生活的,才来上海几个礼拜,他们就喊我‘快回来,呆在那边干什么,年轻人有年轻人的生活’。我女儿也知道我在老家更开心,所以我在这边说什么,她也不反驳的,知道妈妈是对她好。”随即,阿姨又补充了一句:“我也知道我来了她没有好日子过了,她要是嫌我烦,我马上就‘滚’回去。”
三位阿姨的女儿,有80后也有90后,有的在设计院工作,有的在外企做会计。那个下午,她们不是在跟妈妈或志愿者介绍过来的男生聊天,就是在听志愿者做思想工作,没空接受我的采访,偶尔和我的眼神对上了,彼此交换理解的眼神和尴尬的笑容,还会特地嘱咐我,“别把我拍进去了。”
当天活动快结束,我问几位妈妈有没有还不错的男生,几位妈妈都说:“要看女儿喜欢,我不去管太多。”
回家后,大璐阿姨给我发了张她和一束花的合照,神采奕奕岁月祥和,白发在灯光下隐去,运动服换成了整洁的黑色上衣搭配雅致的丝巾,全然不见下午的疲态,附上一句“刚收到女儿给我送的母亲节鲜花”,我回了一句“女儿还是很爱您啊”。对这对母女来说,女儿来相亲是女儿给予的、也是母亲最想要的母亲节礼物吧。晚上10点多,手机再次亮起,是来自大璐阿姨的叮嘱:“你自己的终身大事自己必须密切关注。”
主动的孩子们也不是所有的年轻人都是被迫过来的。
自我介绍环节,有女生事无巨细地罗列了一长串自己的优势和择偶标准,详细到自己的坐班时间;有男生带着厚厚的一沓相亲简历,发给每个来咨询的女生;范阿姨告诉记者,之前固定的主持人是两个年轻的姑娘,一来做志愿者帮忙、二来给自己物色,这天工作忙才请了假没来。
91年的小马和92年的小姚都是上海男生,相比于上面的几位女儿与母亲的拉扯,两位男生都是家里让来参加一下,想着平时也没什么接触女生的机会,就过来了。
“我比较偏传统,本来也是想结婚的,”小姚说。小姚在婚恋问题上跟父母还没太大的矛盾,“他们还是以我的意愿为主,就算逼我过去,我没这个意愿,也是纯浪费时间对吧。”
在互联网公司工作、本硕均毕业于同济大学,小马说,虽然也参加过一些更加年轻态的交友活动,“但这种不是公益性,感觉走向会有点问题,是为了盈利而不是纯匹配。而且我感觉上面很多信息都被包装了,眼都看花了,真实感没有那么强,这个平台比较真实。”不收费,不仅吸引着陈阿姨这样对价格敏感的用户,对小马来说,也意味着加成。
真实,是不少参与者都提及的词汇。每名参与者都需携带身份证、学历证、户口本和工作证,在正式活动开始之前,志愿者会逐一核对每个证件。
这天离活动开始还有1小时,今年刚退休的志愿者周阿姨已经在教室外等候,准备核对证件。
■证件核对中“学历证带了伐?没带不行的哦。”
“是老会员啊,叫什么啊?”
“身份证、工作证、学历证……都齐了,在这儿填下,拿好这个牌子,进去找个位子坐下来哈。”
周阿姨家住浦东,几个月前,儿子成功通过范阿姨平台脱单,周阿姨想要回馈范阿姨,便跟丈夫相约成为志愿者。教室另一头,周阿姨丈夫正在调试电脑设备。
“我儿子是自己主动过来参加的,参加了一次就成功了,现在还在谈,我觉得蛮好的。我觉得家长不能干涉太多,干涉太多孩子长不大。感情的事情他们自己能体会,你外边的人不能代替的,我现在是真正的明白了这一点,以前我不是这样的,感情的事情别人不能期待。”周阿姨看的很通透,还跟我谈起情绪价值的作用。
“来参加范阿姨的,我感觉可能是个人问题的压力比较大一些的,”小马告诉我,五年前他就报名参加过一次范阿姨的活动,“那会我30岁不到,女生年龄大部分都是大于我的,所以就没再参加了。现在过了几年再来,感觉会好一点。”
“参加这样的活动会尴尬吗?”我问道,穿着黑T、打扮很“互联网”的小马看起来与这里的气质有点格格不入。
“我倒觉得还好,可能看你的目标是什么,来这儿本来就是为了遇到更合适的那个人。”随后,小马又补充了一条,“如果可以把男女双方的需求做一些初步的匹配可能会更好点。过来之后发现人挺多的,但符合彼此需求的可能不多,我来参加不了解对面的人是什么情况,可能会有点盲目。”
“用户需求的匹配”,这很符合小马的互联网思维,但在范阿姨这里,运行的依然是一种更传统的思维:范阿姨和志愿者们扮演着“红娘”的角色,主动为参与者配对。
相亲活动以范阿姨和老章叮嘱一些注意事项开始,随后是例行的自我介绍。在一些主动的嘉宾向心仪对象出击之后,大部分参与者依然是保守姿态,最具“范阿姨”特色的部分就开始了,范阿姨和志愿者们主动为年轻人介绍。
“我在旁边看,暗中算算给他们配对,觉得可以了就跟他们推荐推荐。”范阿姨说道。活动中,范阿姨和志愿者们不停巡场,看到落单的青年,就会上去跟他们聊几句,有男生看中对面的女生但不好意思说,阿姨爷叔会帮忙推荐;有人不知道另一个人是否合适,阿姨爷叔会出谋划策;实在兴趣寥寥的,老章会给他们讲发生在这里的婚恋趣事,传达一些婚恋观。
■范阿姨跟家长商讨中“外向一点的可能是不需要配对,但被家里逼过来的、或者心里有这个想法不好意思说的,可能就需要范阿姨帮忙进入状态。”小姚分析。
“现在没办法,都是独生子女,男孩子也害羞,你只能推他一把,不像以前男孩子敢往前冲。所以他们对我说,‘阿姨,还好你今天把我推了一把’,必须推,不推不行的,你花了时间花了精力,两手空空回去没意思的。”周阿姨说。
满意于这种模式的,可能就会持续参加。有人一进教室就热情地跟范阿姨打招呼,席间还找范阿姨开小灶;有个男生带了一只鲜花作为母亲节礼物送给范阿姨。“我们有老会员一直来的,你自己想来就可以一直来,我们是做公益的,坚决不收费。”范阿姨说。
活动结束后,几个初次来的男生女生主动来加范阿姨和志愿者的微信,请这些资源丰富、性格热络的阿姨爷叔们替自己多留意。
这就是在那个母亲节下午发生在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的一场相亲活动。那天是上海2023年第一个30℃以上的日子,三十多名单身男女和他们的父母,都来到了这里,为人生大事踏出或主动或半屈半就的一步。
这样的场景,范阿姨已经看了四十多年。做公益相亲四十多年,范阿姨有什么样的故事?不同的婚恋观如何在这里碰撞?范阿姨又是如何赢得口碑的?请看下一篇报道。